鼎尝知秋3-《大唐潜龙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子阿史那泥孰有擒获颉利之功,入唐后得赐名“忠”,是为阿史那忠,尚定襄县主。

    这位县主是韦贵妃与前夫李孝珉之女。

    阿史那思摩得授为怀化郡王。

    他是颉利的从叔,因为长相与粟特人相似,在突厥一直无法得到信任。

    然在颉利败亡的过程中,诸部落酋长大都弃颉利而降入李唐,阿史那思摩则始终不离不弃。

    李世民嘉许他的忠诚,拜他为右武候大将军、北开州都督,赐姓李,是为李思摩,并令他统领颉利旧众。

    又有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,原名阿史那大奈,在大业年间入隋,其后随李渊在太原起兵。

    此时李世民以他为丰州都督。

    另有中郎将史善应,他源出阿史那氏,曾祖、祖父皆为西突厥可汗,父亲褥檀特勤在开皇年间入隋。

    此时李世民以他为北抚州都督。

    还有康苏密,他入唐后得授为右骁卫将军,此时李世民以他为北安州都督。

    当时突厥部落诸酋长,凡来到长安者,皆拜将军、中郎将,得封五品以上官职者竟有百余人,几乎占朝廷之半。

    跟随他们入居长安的突厥从属,将近万家。

    突厥亡后,其部落子民或北附薛延陀,或西奔西域,而降入大唐者,约莫十万人。

    对于他们的处遇,皇帝与众臣商议。

    颜师古、李百药、窦静、温彦博、魏征等先后提出不同看法。

    其中温彦博曾遭颉利俘掳,困居北荒二年,对于突厥的了解,比他人更为深刻。

    他建议依循东汉光武帝处遇匈奴的故事,“置降匈奴于塞下,全其部落,顺其土俗,以实空虚之地,使为中国扞蔽”。

    魏征虽不同意,与他论辩,然最后皇帝认可温彦博的看法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