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 第630章 大明制造带来的压力-《贞观无太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常科?

    众人都愣住了,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其实恩科也是前些年,因为文教振兴,李二特意开了一次科举,因为是皇家恩恩典,故此称之为恩科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,恩科应该在宋朝才出现。

    至于常科,众人是真的不懂了。

    在这个年代,开科举其实是没有定数的,基本上属于那种想开就开,不想开就不开的那种。

    “陛下,不知道何为常科?”温彦博还是问道。

    李二解释道:“所谓常科,便是定期举行科举,朕以为,一年便可取仕一次。”

    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,便是因为之前在书阁中听到那些读书人准备远赴日月山的原因后,才有了如此想法。

    只是,他没想到,自己这么一折腾,倒是把自己儿媳妇在几十年后干的事儿,提前给干了。

    不过他说完,众人又愣住了。

    定期开科他们倒是能理解,但一年取仕一次,是不是频率太高了?

    “陛下,不可。”房玄龄当即躬身道,“每一次科举,都要准备很长的时间,若是一年一次,要耗费大量的时间,对于国朝的运行而言,极为不利。

    而且,一年取仕一次,长此以往的会,我大唐将出现大量的冗官,也将加大朝廷的负担。”

    开什么玩笑。

    一次科举,前前后后少说也得两三个月吧?

    这还是最少的。

    真要一年来一次,好家伙,一年小半年都为这事儿忙活去了,大家还干不干别的了?

    李二摇头道:“众卿可有了解过我大唐的读书人?他们中许多人都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,可却是报国无门。

    明明胸有锦绣才华,却是一点儿机会都没。

    有些人,甚至在长安一等就是数年,可却是等了个穷困潦倒。

    而我们振兴文教的目的是什么?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有志之士能一展其抱负么?”

    “陛下,纵使如此,可这一年一次的频率也太高了。而且,科举一次,动的可不止长安一处,各地都要动,至少,我们得需要一个完善的安排才行,总不能各地的学子一股脑的都涌进长安吧?

    开常科,老臣觉得极为妥帖,可既然要开常科,就要从长远计划,各县州府到长安,都应该有所安排才是。”房玄龄却是不为所动。

    他不知道么?

    怎么可能,每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向他府上递拜帖,不就是想搭上他这艘大船么。

    如今甚至有不少人互相吹捧搏个才子的名头,就是为了能在长安搭上某一家勋贵。

    如今的给事中马周,不就是搭上了常何的门路,而从此扶摇直上的?

    好吧,他们这些人,其实是看不上马周的。

    李二闻言,倒是不恼,反而点了点头,说道:“房爱卿说得在理,这样,众卿商议一番,拿出一个章程来。”

    他不知道不妥么?

    他当然知道。

    只是他也只是一个想法,至于具体怎么操作,他知道个屁。

    但他很清楚,常科必开!

    从今天的见闻而言,他其实很清楚,再不开常科,大唐培养的人才,都便宜了李承乾了。

    关键是那些家伙,包括房玄龄等人都不觉得这样有任何问题。

    在他们看来,无所谓,反正肉都烂在一个锅里,谁吃都是吃。

    可在李二看来,那就不同了。

    这是有人在从他的碗里夹走了那块肉!

    对于这一点,李二是决计不会允许的,谁也不行,别说是亲儿子,亲爹他都撵下去了!

    而房玄龄等人见李二这么说,也恍惚了,不是,什么时候我们陛下这么听人劝了?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