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2章 拼夕夕新战略,男人都是大猪蹄子!-《天天撒币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回到江城的第二天,张硕来到拼夕夕集团总部。

    在决定将总部搬迁到江城之后,拼夕夕集团就从之前的大厦搬了出来,斥巨资购下一栋十二层带附属裙楼的甲级写字楼。

    12年的江城,并没有多少摩天大楼。

    拼夕夕大厦虽然不高,连带裙楼,总的占地面积却极大,还搭配了一座小型景观花园,独门独院,别有另一番风情。

    却是滨海城比不了的。

    张硕刚下车,就看到杜青青领着拼夕夕集团一众高管,齐刷刷列队等在院子里,萌芽集团江川分公司经理江珊也站在人群中。

    “阵仗很大啊。”

    张硕笑着跟一众高管们握手,却是早就已经适应了这种大场面。

    之前全国巡查时就没少遇到过。

    原本他是不耐烦这种形式主义的,可架不住下面的人太过热情,人家台子都搭好,他也不能当众拆台不是?

    可见很多时候,所谓的排场也是身不由己。

    杜青青身穿黑色职业装,为张硕一一介绍在场的高管们,除了主管青蜂物流的副总裁贺一舟,剩下的基本都不认识。

    哪怕说。

    他们中的一些人,比如说人资总监、财务总监、法务总监等,都是从萌芽集团总部或者其他子公司抽调过来的。

    不怪张硕远离基层,实在是萌芽的体系太过庞大。

    他日常打交道的。

    基本不会超过二十人,直接向他汇报工作的更是不到十人。

    哪里认得全这许多人?

    但好在张硕记忆超群,介绍过一次,见过一面之后,下次就不会忘。

    跟高管见过面之后,张硕又在杜青青、贺一舟两位高管引领下,走马观花地在各个楼层,各个部门转了一圈。

    顺带听取情况介绍。

    比如说,江城现代物流园的建设已经步入正轨,拼夕夕也已经将业务范围从江城一地,扩张到了整个江川行省。

    张硕每到一个部门,都能引发阵阵欢呼,就跟过年了一样。

    可见他的魅力!

    参观完之后,按照惯例,张硕又耐着性子来到会议室,听取杜青青ppt式的工作汇报,又耗去了一个小时。

    至此,整套流程才算是走完。

    之后。

    张硕才被请到杜青青办公室,进行私底下的单独谈话。

    而聪明人都知道,前面的那些活动安排可以走过场,接下来的谈话才是真正的重点,也是张硕此行的主要目的。

    “说说明年的发展计划吧。”

    张硕笑着从杜青青手里接过茶杯,收回惊鸿一瞥的目光。

    咳,要绅士!

    也就是在杜青青面前,张硕才会这么放肆。

    搁别的什么人。

    他从来都是目不斜视的。

    “明年计划以现代物流园为纽带,将拼夕夕的业务扩张到临近的湘南、荆楚、皖南以及蜀地行省,深耕中西部市场。”杜青青白了张硕一眼。

    这混蛋!

    “国潮品牌扶持计划呢,有没有一个关注的重点领域?”张硕又问。

    “这个…不就是执行你之前对国潮品牌的定义吗?民族品牌、文创品牌以及日用品牌三大领域,目前都在稳步推进当中。”

    别的不说,杜青青的执行能力还是很强的。

    就是花钱有点狠。

    三十亿的国潮品牌计划扶持基金,不到半年的时间,就花掉了一半。

    主要是需要扶持的国潮品牌太多,虽然每家的投资额基本都在一千万以下,但是累加在一起,还是非常可观的。

    尤其是那几家大品牌,投资额都是大几千万,甚至上亿。

    好处就是。

    拼夕夕开设的国潮品牌专场,销量也是一路走高。

    可见确实是有效果的。

    “我之前的定义,还是太过狭窄了一些。”张硕并不希望说,杜青青将他的讲话视为圭臬,也要懂得灵活变通。

    包括张硕自己。

    随着思考的深入,以及接触到的新信息,或者是形势的变化。

    经营策略也要随之调整。

    “那要怎么样才不狭窄?”

    杜青青就很好奇。

    在她看来,张硕之前提的那几点已经够折腾的了。

    还来?

    “当然是要将拼夕夕的发展,搭上华夏产业转移大战略的顺风车。”张硕自身的格局,显然也是受二叔影响,被打的更开了。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,要将国潮品牌从原来的定义中摘出来,扩展到所有的消费品领域?”杜青青倒也不傻。

    本身现代物流业计划,就是跟产业大转移战略相配套的。

    对这方面也有一些研究。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。”

    张硕笑着点头,“当然也要区分主次,选择重点突破的行业,比如说服装鞋帽、母婴、玩具、化妆品、日化等等。”

    都说女人跟小孩的钱最好赚,确实是颠覆不破的真理。

    张硕提到的这些个行当,其实也都是外贸“重灾区”,之前的重心都放在对外出口,依靠来料加工、代工,赚取微薄的利润。

    但现在形势已经不同了。

    随着华夏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,中等收入群体越来越大,华夏从一个出口大国,渐渐演变成了一个超级消费大市场。

    某种意义上,甚至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。

    之前培育起来的成熟产业链,在继续满足对外出口的同时,要逐渐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“如何讨好”本土消费者身上。

    更不能搞什么双重标准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沿海城市相比内陆的优势,其实已经没那么大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