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倒时差,没什么胃口。” 吃完饭后,一行人坐上公务车,往目的地进发。 车子直接进入校园,停在大会堂门口,那里停了很多辆车,看起来规模不小。 刚下车,剑桥负责人就迎了上来,“welcometocambridge.(欢迎来到剑桥)” 然后一一握手,寒暄了几句后领着他们走进会堂,在第三排的位置落座。 第一排是全世界学术界的权重,第二排是b国当地化学研究方面的人才,以及本校化学方面的教授专家。 从第三排开始是各国来学习交流的人员。 “thankyouverymuchfortakingthetimetoparticipateinthechemistryseminarheldbycambridgeuniversity. ihopeyoucanbrainstormandbringnewvitalitytothechemicalcommunity.” 主持人是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,穿着修身的衣裙,站在台上,谈吐优雅,丝毫不怯场。 林予清自然不会有什么语言方面的问题,但隔壁的尤深就不一样了,英语是他瘸腿的科目,所以翻译的任务就拜托给了小林。 “非常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参加剑桥大学举办的化学研讨会,希望各位集思广益,能为化学界带来新的生机。” 林予清一边听,一边飞快的复述给尤深。 “下面有请,oren博士给大家讲解最新的发现。” 一个大着肚子,满脸胡茬,套了个松松垮垮的风衣就走上来的男人,居然是一直走在学术前沿的oren博士。 “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。” 尤深忍不住感叹,“大家”往往不修边幅。 “大家好,我一直致力于超分子研究,我最近在《自然》发表的期刊,提出了大环抗衡阴离子捕获催化策略。 利用大环与外源酸抗衡阴离子的紧密包合,诱导形成合适的仿酶催化口袋,实现反应的巨大加速与精准手性控制。” 林予清一边拿出本子记录,一边仍旧同步翻译给尤深。 “小林你是真厉害啊,他们为什么不能发个同传的耳麦呢。” “因为他们没请翻译。” 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什么原因,尽管剑桥邀请了他们过来,却并没有给他们配备翻译人员。 也有可能,是这些专业术语对于普通的翻译来说很难翻译准确,而剑桥相信北清学生的水平,也算是一种考题。 林予清不愿把人想的太坏。 “啊?耳麦不是机翻吗?” 尤深咋舌,他好像那乡巴佬,什么都不知道。 “机翻太容易出错了,所以一般都是人工实时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