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一章 军候-《这个三国全是妖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几日后,整编已大体完成。

    如今,杨信的麾下有两个主力屯,屯长分别为杨黥和张猛,文陆作为张猛麾下第一队队率,负责辅佐张猛。

    徐牧则只是一名队率。

    绝不是杨牧苛待他,相反,杨黥、张猛可都很羡慕徐牧。

    因为,徐牧虽是队率,却属于别部,可独自领军,而且还是一支轻骑队!

    他麾下五十人,尽数为轻骑兵,每一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骑士,战马则来自击败素利的缴获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九貉、张飞都是他的裨将。

    故而,虽然仅有四十骑,这支轻骑队的战力却相当可观。

    剩下的也是别部,鲍出领二十甲士,高顺领二十甲骑(扩编),外加上二十武卒,这就是杨信的全部家底了。

    整编过程还算顺利。

    其一,几战下来,杨信战功赫赫,已颇具威望;其二,则是徐牧在此,倚仗着徐荣的余威,也能压制一部分人。

    接下来半个月,杨信隔一日就操练一次,练得尤其勤快。

    须知,如今的军队,都是五日一操,甚至十日一操。原因很简单,操练时要提供兵卒军粮,其消耗可是不小。

    这方面,却是太守耿临开了绿灯,粮草供应源源不绝。

    半个月后,这支军队终于焕然一新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练兵场中。

    “——前!”

    徐牧举槊呼喝,九貉、张飞两股骑兵奔腾,一左一右向前突杀,如同两记凌厉蟹钳,批亢捣虚,无比狠辣。

    他的作战风格,快、准、且凶狠凌厉,确实也适合领导骑兵。

    “七。”

    杨黥大喝一声,麾下阵型变幻,如同藏于云霓间的游龙,似缩手缩尾,却有杀机隐现,处处设陷。

    他又报出下一个数字。

    “九!”

    阵型再变。

    杨黥还是老性子,他不像徐荣那般随心所欲,而是未雨绸缪,专门记录了几种擅长阵势,直接报出数字,让麾下部众随之列阵。

    “——冲啊!”

    张猛怒吼着,一马当先,整屯人马如汹涌浪潮,以江河决堤之势向前,狂猛无匹!明明是步卒,他的麾下众将,却生生奔出了骑兵冲锋的磅礴气象。

    甲士、甲骑、武卒等,也都在各自操练。

    杨信冷眼旁观,暗暗点头。

    “将乃军之魂,这句话还真不假。”杨信自言自语道。

    这些时日的操练,让这支部队已完全打上了杨信的标签。

    他和徐荣的风格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徐荣喜欢事必躬亲,指令精确,接近微操;而杨信则更喜欢放养,他只给出大略,由麾下将领自行发挥,这更利于麾下将领的成长。

    这难说孰优孰劣。

    毕竟,徐荣当初时,麾下可没有张猛、杨黥、高顺等一大票猛将。

    而当上主将后,杨信开始考虑新的事情。

    是不是能再招募一些良将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曲军候是秩比六百石,虽然比秩千石的县令还低两级,但蚊子再小也是肉,芝麻绿豆小官那也是官,腰别军候印的杨信胆气壮了,准备着手招募计划。

    ——大争之世什么最重要?人才!

    杨信广发“英雄帖”。

    他招募的方法,却是有些特殊。

    ——广告。

    自招募张飞时,杨信就意识到“舆论战”的重要性。汉朝多轻侠少年,北地更是多慷慨悲歌之士,重英雄敬豪杰,也都年轻气盛,容易头脑发热。

    故而,携大胜之威,他将自家事迹吹——,咳咳,润色一番后,编撰成册,取名《少年杨家将》。他又雇了些说书人,在幽州、冀州等诸郡周游,四下宣扬。

    杨信也是资深网文读者,装X打脸的套路贼溜,一本《少年杨家将》自然是一波三折,妙趣横生。其故事流流传街巷,文人骚客固然不屑一顾,布衣黔首却都吃这一套,游侠少年则更是心潮澎湃,心向往之。

    杨信:没人比我更懂包装宣传。

    而临到最后,说书先生们都要打广告的。

    内容也大差不大。

    其核心意思约莫是:

    “我是杨信,是兄弟就来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的青春非常值钱……”

    “油腻的师姐在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玄菟郡内,杨信专门设了一处招募点,招待远道而来的投奔者。

    ——真别说,应者云集。

    虽然有点良莠不齐。

    杨黥负责延接,真有本领的,当然是却之不恭;天赋才干不足的,则好吃好喝地招待,奉上盘缠,原路送返。

    精挑细选后,大浪淘沙,还真捞出了些年轻才俊。

    来投者多为少年,有勇烈逾人者,有机敏内秀者,有擅骑战者,甚至还有一位神射手。

    但是,少年们年纪太轻,读书也不多,往往徒有勇力,一番教导后,当个伍长、什长勉强够格,再往上就不行了。

    这并不奇怪。

    仅仅听了几天说书,就头脑一热前来投军的,也只能是“人不轻狂枉少年”的少年儿郎。

    一言以蔽之,多是璞玉,但未经雕琢,还需妥善培养。

    杨信依旧日理万机,练兵讲学两不误,且有教无类,无论是新来的轻侠少年,或者原来的北地老卒,都是一视同仁。

    杨信的想法很简单:师傅领进门,至于能取得多大成就,就只看个人天赋和修行了。

    此外,有合杨黥、张猛、徐牧等人胃口的,就安排他们去做裨将。其实,这跟张飞一样,是在言传身教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