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大家瞬间联想到了一些国外游戏大厂的经典作品,对这款游戏充满了期待。 而且,游戏的名字没用《奋斗》,而是用了英文名《STRUGGLE》,更是给这款游戏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。 总之,前期宣传的效果确实拉满了。 只是在游戏真正上线之前,谁都不清楚这种拉满的宣传效果,到底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…… 也没人能猜到大家发现《奋斗》的真实情况之后,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。 胡显斌最近是忧心忡忡,人都瘦了。 作为《奋斗》的负责人,他是心里最没底的。 到目前为止,腾达游戏可是有着不败神话,发售的每一款游戏都是销量口碑双丰收,这个金字招牌要是砸在自己手上,那岂不是要成为腾达的罪人? 当然,这次的《奋斗》,裴总的干预程度似乎远比之前的几次都要来得更高。 但就算项目失败了,也没人会觉得这是裴总的锅啊。 胡显斌只会觉得,裴总都这么事无巨细地交代了,我还没有做好,这肯定是我的问题! 李雅达看到了忧心忡忡的胡显斌,在他旁边坐下。 “怎么了,担心新游戏上线的事情?” 胡显斌点点头:“是啊。对这游戏能不能成功,我实在是心里没底啊!而且现在这宣传方式,似乎只会起到反效果……” 李雅达笑了笑:“巧了。你知道《游戏制作人》吗?在它上线之前,吕明亮跟你一样担心,因为那时候所有人玩了一遍之后都觉得,这游戏玩下去的动力不足。” “然后,包哥提出了一个观点:我们觉得不好玩,是因为当局者迷,早就看过了游戏剧本,对各种选择都已经烂熟于心,提前备剧透了,自然没办法体会到一些细节的感受。” “可是作为旁观者来说,却会觉得非常特别。” “他说,这是裴总的一次曲高和寡的尝试,可能因此封神,也可能惨淡收场。裴总实则是在用这款游戏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,作为一款超越了时代的作品,它有可能成功,也有可能失败。” “即使失败了,那也不是我们的失败,更不是裴总的失败,而是现在的游戏市场还不够成熟,还不能接受这种超前的思想。” “《游戏制作人》发售后的事情,也验证了包哥的说法。我们这个时代的游戏市场和玩家们,是配得上这种好游戏的!” “虽然现在的整个市场都比较浮躁,但我们要对裴总有信心,也要对玩家有信心!” 听完李雅达的这番话,胡显斌安心了不少。 《游戏制作人》发售那会儿,他还没来到腾达,所以并不知道这些事情。 现在听说吕明亮前辈也曾经有过和自己一样的纠结和挣扎,最后却大获成功,这心里就踏实多了。 胡显斌说道:“那赶紧让包哥再以旁观者的心态玩一下《奋斗》,也分析一下这款游戏呗!” “呃……对了,包哥旅游去了……” 胡显斌本来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,然而转念一想才意识到这跟救命稻草现在在非洲。 不由得对黄思博多了几分怨念。 你说说你,自己去旅游就算了,还非得拽上包哥! 虽说包哥平时在游戏部门工作不多,但俗话说家有一老、如有一宝,在这种关键时刻,整个部门都指望着包哥来解惑呢! 现在这可咋整! 李雅达笑了笑:“没关系,我能大概猜到包哥会怎么说。” “其实《奋斗》这款游戏,跟《游戏制作人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。” “《游戏制作人》是裴总一次孤独的表达,《奋斗》又何尝不是呢?只不过前者是以表达者的身份,而后者是以芸芸众生的身份。” 胡显斌叹了口气:“但是《奋斗》所表达的主题,明显更尖锐、更刺痛。在玩《游戏制作人》的时候,我顶多是感觉有一点恼怒,觉得这个旁白很招人烦,但《奋斗》给人的感觉就是扎心了,就像是在把现实中所有的绝望和痛苦全都糅合在一起,强行塞给我。” “玩家们真的能接受吗?” “而且,这款游戏的内核,总觉的比《游戏制作人》更难以理解,也更复杂。” “我觉得,就像张祖廷先生说的,这种题材似乎更适合用电影来表现。如果拍成文艺片的话,应该会比较有市场。游戏的话,局限太多了。” 李雅达沉默片刻,说道:“我觉得,裴总既然选择用游戏而非电影作为载体,肯定有他的想法。” “也许是因为《美好明天》太过成功,所以裴总不想再用电影这种载体,也许是因为用游戏作为载体,有一些别的什么考量。” “一定是因为用游戏作为载体,可以表达一些电影无法表达出的内容!” “这可能是裴总正在尝试的一次突破。” 胡显斌愣了一下:“哪方面的突破?” 李雅达想了想,说道:“思想表达上的突破。” “其实裴总的每一款游戏,都在表达着某种思想。比如,《孤独的沙漠公路》和《鬼将》是在讽刺现在的游戏行业,《游戏制作人》是在以创作者的身份进行反思,《回头是岸》以打破次元壁的方式拷问每个人的内心,让玩家和游戏中的角色在心态上融合起来。” “我们会发现,裴总制作的这些单机游戏,内涵越来越深刻,越来越刺痛,玩家所需要的理解成本和耐心值,也在不断地拔高。” 胡显斌想了想,似乎确实是这么回事。 裴总做的游戏毫无疑问是越来越劝退的,《孤独的沙漠公路》只是无聊,到《优秀制作人》变成挑衅,再到《回头是岸》就变成了从难度到玩法的多重劝退。 而到了《奋斗》,似乎劝退程度比之前都更高! 这说明了什么? 李雅达说道:“裴总显然不是真的要劝退玩家,而是在一次次的表达中,逐渐测试玩家的心理承受能力,用来表达自己更深刻的思想。” “更深刻的思想,必然会更刺痛,也需要更强的接受能力。” “作为一个表达者,裴总其实非常重视表达的‘度’。好的表达方式,决定着受众的感受是‘说教’还是‘有哲理’。” “就像《回头是岸》,裴总通过打破次元壁的方式,让玩家的心态与游戏中角色的选择结合在一起,再通过游戏的难度和种种细节,让这种联系牢不可破。这样一来,玩家们对游戏中的世界感同身受,才会接受裴总要表达的思想。” “而裴总的游戏越劝退,就越是说明了里面所表达的思想藏得足够深。” “裴总的每一部作品,其实都是在培养玩家!” “也许裴总在一开始就做出《奋斗》,那么玩家们肯定会不接受、不理解。但是现在,裴总已经用很多部游戏做了铺垫,玩家们的接受程度都已经很高了,再拿出《奋斗》,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!” “而这也恰恰证明了裴总并不是莽夫,在表达方面并不是一股脑地硬塞给玩家,而是会考虑玩家的接受程度。如果玩家的接受程度不够,那就先培养,等玩家们的接受程度达到之后,再去表达更多的内容。” 胡显斌听得频频点头,又问道:“那,李姐,裴总在《奋斗》中到底想表达什么呢?阶级固化?马太效应?剥削?社会的不合理?还是,仅仅是在描述一种现象?” 李雅达摇了摇头:“这个,我不知道。” “即使是包哥,也没办法在玩过游戏之后立刻读懂裴总的想法。” “裴总的游戏,更像是一场大型的社会实验,只有足够多的玩家参与进来,每个不同的玩家对它进行讨论甚至争吵,发表自己的看法,不同观点之间相互交流碰撞,才能最终得出一个答案。” “所以,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