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九章 银元-《拣宝大家》
第(2/3)页
其中一件很不起眼,就一个硬币大,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银元,银子制造的。
那是一枚宣统元宝,是宣统二年云南造币厂曾试铸的,因为当时是作为样币试铸造,该币存世不到十枚。
最初,流通于我国市场的银元是从国外输入的。明代后期,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,外国银元开始流入我国。及至清代中期,海禁渐开,对外贸易日趋繁荣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外国银元开始深入我国内地城镇,且数量与日俱增。
胡伟看过资料,当时我国市面上流通的外国银元多达几十种,其中比较常见的有:西班牙的“本洋”、墨西哥的“鹰洋”、英国的“站人洋”、日本的“龙洋”、美国的贸易银元等,非常杂。
可以说,民间还有不少外国的银元,收集起来,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要知道,现在外国的银元在国外拍卖,普遍都是很贵重的。
而中国银元的产生背景,是当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,损失极大。加之,**贸易剧增,流入的外国银元日益减少,流出的中国白银日益增多。面对“白银恐慌”,清廷决定顺应时势,自铸银元。
国内的银元,一枚过百万的寥寥无几。而眼前这枚宣统元宝,就是其中的领头羊,几年前就已经拍出一百多万的天价,现在已经不好说了。
“***!你运气真是太好了,遇到这么一个奇葩。”胡伟不禁说道。
杨帆心里郁闷,暗道:你不也是奇葩吗?***!我怎遇到的就都是奇葩?
“这枚银元,存世非常少,只有几枚呀!当初我看到一个老家伙,捡了一枚,让他转让,竟然不肯,还说什么要当作传家宝,一代代传下去。”胡伟当时顿时就蛋疼了。
其实,也不奇怪,这种快要成为绝版的孤品,不是很缺钱的话,通常都是要自己保存下来的。尤其是老人家,其一是自己欣赏;其二,就是留点宝贝给后代,这叫福荫后代。
不过,市面上的银元假货太多,看见这种东西,大家都要特别小心。
近年来收藏品市场上“涌现”出了多种银元履品、特别是“假袁大头”,其制作方式和工艺不惜以精工制模,以真银浇铸,以假乱真,使入道者防不胜防。
有人可能会觉得,只要纯银的,就应该不是假货。
其实,无论真银元,还是假银元,都不是纯银,都是含有一些其他金属的。
真银元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%左右,达到此含量的银元,色泽润白柔和;擦去污锈后,有银强的光泽。
而成色低的银元或假银元,色泽暗淡,含红铜的银元带微红色,含黄铜的银元带微黄色,含白铜的银元带微青色,含铅的银元带灰黑色,含锌的银元带青灰色。
胡伟一看眼前这枚,就能确定,这是一枚货真价实的宣统元宝银元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