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章 惊世柴窑-《拣宝大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口中的协会,是指中国古玩协会,是一个民间的机构,专门收纳民间古玩人士的,当然,也有门槛,不是随便就能进入充当会员的。

    这样的协会,其实还有很多,几乎是每个省都有一个分协会,还有一些不那么正式的,入会要求也低一些。

    一群高手在前面研究、琢磨,越看越觉得就是柴窑,当然,百分百断定,大家也不敢保证,毕竟谁都没有鉴定柴窑的经验。然而,这就已经足以让现场的人都沸腾起来。

    别说残缺了五分之一,就算只剩下一块残片,也能被人争抢得头破血流。

    在历史上有记载:“滋润细媚,有细纹,制精色异,为诸窑之冠……柴窑瓷久不可得,得到残件碎片,也当珍宝,用作服饰、帽饰;柴窑瓷片光芒夺目,如飞箭一般。”

    放在古代,得到残片都会被视为珍宝,何况现在?

    “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、声如磬!嗯!很符合记载上面的描述,我研究了一下,它的存世时间也符合。”梁明鉴等人最后说道。

    “他妈的混蛋!出现柴窑,居然没有事先透露消息。兄弟,我的资金有点不足,一会借我点。”胡伟咒骂道,骂完对杨帆借钱。

    柴窑呀!虽然还不是很确定,但已经有八成认定了。如果得到,几乎是绝世孤品,谁不想拥有?

    说起来,这种瓷器在后周是专门替君王生产的。胡伟很清楚,它是是中国历代惟一以君主姓氏命名的瓷窑。

    然而,拍卖会要得就是这种轰动的效果。打大家一个措手不及,一会争起来会更加激烈,虽然会可能出现资金准备不够充分,但在场都不是省油的灯,筹钱不是难题,影响不会很大。

    一开始就大肆宣传,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柴窑的名头太大,可能会引来顶级的鉴宝专家,万一被鉴定是假货,那就不妙了。

    “可以!不过,我要提醒你,我的资金也不是很多,可能帮助不大,你最好还是多做打算。”杨帆提醒道。

    这么一件宝物,他并不想争夺,有点得不偿失。他认真看了一下,这瓷器的“记忆”有点残破,比较模糊,产地等都查不出来,但基本上可以知道,这是柴窑的真品。

    “相信大家已经心中有数,现在开始正是竞价。这件柴窑底价一千万,每次加价不得低于十万。”拍卖师激动起来,他有预测,这件作品将会创下一个新高。

    “一千一百万!”
    第(2/3)页